因素 检测项目
物理因素 频、高频、工频电场、紫外、高温、噪声、照度等十余项
化学因素 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粉尘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等200余项
放射性物质类 1、工业射线探伤放射防护监测
2、工业CTγ射线放射防护;人体、行李包、车辆、集装箱等射线;检查系统放射防护检测含密封源放射防护检测;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放射防护检测。
3、外照射个人剂量检测等
合作单位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必须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并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预评价意义】:
1、符合法律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预测危害因素种类及浓(强)度----通过类比法等手段预测项目建成后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种类及强度;
3、源头控制职业病----通过专业建议使项目建成后职业病防治各项工作正常运行,避免发生职业病。
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检测评价意义】:
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与浓(强)度,发现存在隐患,保护工人健康;为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提供素材;为职业健康体检提供依据。
【法律法规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四次修正版
*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卫生行政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卫生健康会令 *5号)
*二十条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总厅安健康[2015]16号)
服务内容
♦ 服务场景
根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向卫生主管部门申报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按照“三同时“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相应评审,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及时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 服务详情
服务项目
服务类别
服务内容
服务周期
职业卫生“三同时”咨询
新建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咨询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咨询
职业病危害效果评价及设施验收咨询